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了这些年来社会各界硝烟弥漫的口诛笔伐,基层教育者风风火火的素质教育实践和中上层专家学者喊喊杀杀的理论争鸣,语文能力对于学好各科知识、技能乃至为人处世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日见明朗,语文读写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的举足轻重的意义已不单为众多有识之士所注目,连有点思想的市民也能形成共识。在这种大环境下,全国高考语文卷,甚至各省市中、高考卷也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从双基指向转向自主、个性指向,由断面应用能力检测标准转向可持续性发展(创新潜能)检测标准。在这种大形势下,各地自主式教学、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写作教学实验轰轰烈烈、方兴未艾,“新课程”标准也应运而生。中学语文教学,这个始终站在素质教育改革最前锋的核心学科,以其矫健的姿态出现在素质教育深入实质改革的潮头。
但是,由于长期陈旧迂腐的教学观念的束缚,由于教育领域大锅饭懒散作风的因袭,中学语文教学仍存在“新瓶装旧酒”,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教着应试教育老书的“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相当大部分的老师未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在用陈旧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想,还在用“满堂灌”“一言堂”充斥教学阵地。这种观念,不但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而且破坏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不利于我们的教学。 由语文组、文学社联合营造的“校园文化”,旨在以课内学基础知识为主渠道,以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为主战场,让课内知识向课外的社会知识延伸,有利于冲破命题作文的樊篱,淡化文体和章法的框框,有利于摒弃为应试造文、为造文设情的假大空陋习,能充分尊重学生读写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并完善、超越自我的广阔空间,因而能激发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留心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以灵活多变的手法,“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并从而逐步营造出一个人人竞相品文、竞相为文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理性思考素质,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从实质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各科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尊重个性,崇尚人文,用心感受,为情造文,
尊重事实,追求理性,认真思考,为理造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各年段、班级为基地,通过实验,探讨出“校园文化”对于促进语文教学的意义、作用。
2、汇编“校园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论文,整理、总结、展示研究成果。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讲座、演讲、朗诵、小品、书评、书画比赛、创作交流)等活动。
4、创办文学社小图书馆,设第三节课外阅读课。
5、结合“飞越”文学社、“飞越”中学生文学期刊出版学生作品。向上级刊物推荐学生作品
四、课题研究基本内容
主要探讨“校园文化”对激发学生自主的读、写热情、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五、课题的实验和管理
㈠、研究步骤
1、准备与启动阶段
主要任务是:
①组织研究队伍,落实各实验班级。
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善课题理论准备。
③制定课题内容
④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
2、研究实验阶段:
主要任务是:
①各班全面实施实验方案
②讲座等各项活动
③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④汇编实验、研究论文
3、总结阶段
①撰写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②编辑出版成果集
③成果鉴定
㈡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
㈢课题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㈣课题所需用具:
数字幻灯演示器一台、普通彩电一台
㈤课题管理
1、由课题组长负责整个课题工作安排、组织协调。
2、课题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林荣川、苏翠燕、詹富荣、许碧绒、康庆顺、
徐伟林、方建胜、方春霞、何其辉、许红金、
黄文辉、黄穗琴、王秀玉、陈明祥、王清泉、
(组长:康庆顺)
3、课题组各成员个人取得的成果归课题组和个人,个人可独自署名发表,课题组有权在课题组成果中使用,但使用时应以适当形式注明。
4、课题结束时,课题组组织评选优秀成果,并报请上级表彰。
5、课题研究经费由学校拨给、用具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