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链接课堂内外?我认为当推“积极营造校园文化”。
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了这些年来社会各界硝烟弥漫的口诛笔伐,基层教育者风风火火的素质教育实践和中上层专家学者喊喊杀杀的理论争鸣,语文能力对于学好各科知识、技能乃至为人处世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日见明朗,语文读写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举足轻重的意义已不单为众多有识之士所注目,连有点思想的市民也能形成共识。在这种大环境下,全国高考语文卷,甚至各省市中、高考卷也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从双基指向转向自主、个性指向,由断面应用能力检测标准转向可持续性发展(创新潜能)检测标准。在这种大形势下,各地自主式教学、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写作教学实验轰轰烈烈、方兴未艾,“新课程”标准也应运而生。中学语文教学,这个始终站在素质教育改革最前锋的核心学科,以其矫健的姿态出现在素质教育深入实质改革的潮头。
但是,由于长期陈旧迂腐的教学观念的束缚,由于教育领域大锅饭懒散作风的因袭,中学语文教学仍存在“新瓶装旧酒”,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教着应试教育老书的“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相当大部分的老师未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在用陈旧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想,还在用“满堂灌”“一言堂”充斥教学阵地。这种观念,不但压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破坏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不利于我们的教学。
由语文组、文学社联合营造的“校园文化”,旨在以课内学基础知识为主渠道,以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为主战场,让课内知识向课外的社会知识延伸,有利于冲破命题作文和传统作文指导的樊篱,淡化文体和章法的框框,有利于摒弃为应试造文、为造文设情的“假大空”陋习,能充分尊重学生读写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并完善、超越自我的广阔空间,因而能激发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留心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以灵活多变的手法,“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并从而逐步营造出一个人人竞相品文、竞相为文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理性思考素质,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从实质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各科学习。
为了证实和实践这个观点,我校于2003年3月初成立了“飞越”文学社,创办了“飞越”中学生文学期刊,一开始便在全校范围内激起了师生的极大热情。至今,“飞越”期刊虽刚创办七个月,但已出版期刊6期(第七期也即将出版)。稿源由第一期的100多篇发展到第七期的六百多篇,收稿范围由本校扩展到全市,印发量由300多本迅速增加为2000本,订阅范围由本校扩展到全市相关友校,由于“飞越”期刊精益求精,在短短七个月内,已得到县、市、省有关部门的较高评价,省教委属下的《作文天地》编辑部认为“飞越”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已在下期介绍“飞越”文学社,并开始逐期转载“飞越”期刊作品,省教育学院的《中学生时代》也将宣传“飞越”文学社并刊发“飞越” 期刊稿件。中国教育学会生活作文课题组、《时代小记者》编辑部将“飞越”文学社定为校级记者站……
现在,由于“飞越”的初步成功,“飞越”期刊的关注者越来越多,不但投稿和订阅范围逐步扩大,而且,投稿和订阅对象已逐渐由学生扩展为相关的老师、家长、校友(有限制)。“飞越”文学社、“飞越”期刊以其超常的工作热情和奉献拼搏精神,逐步营造了一个人人竞相为文、竞相品文的较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地链接了课堂内外,大大提高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
可以说,我校通过文学社、文学期刊营造校园文化,从而推动语文教学乃至各科学习,优化校园思想、学习风气,已取得初步的成功。这成功来自以下四点:
一、学校领导的重视、支持。
“飞越”文学社、“飞越”期刊从筹备开始,校长就亲自参与、指导各项工作、活动,此外还坚持为每一期期刊撰写指导性的名言,坚持审阅、鉴赏每一期所有文章并提出宝贵意见,要求各位领导予大力支持,并督促全校语文教师积极参与,使学校迅速出现了一股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显示出较为突出的学校特色:以文兴教、以文促教、以文养德。
二、科学的人文关怀,创造了为情造文、展现自我的无限空间。
由于“飞越”期刊以个性、人文为指导,以自然引路(导读、导思、导写等)为特色,充分表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养成用心感受、认真思考、爱写敢写、真情、写实感的良好习惯,克服了以往作文“为考造文、为文设情”的假大空弊病,充分展现了个性、人文的风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主地写出了一大批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文学社和期刊富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文学社注意联合学校团委和有关部门开展演讲、朗诵、作文比赛,讲座、广播、书画比赛、小品表演赛活动和“飞越之星”、飞越“星之家”、飞越优秀责编、优秀指导教师等评奖活动,积极向上一级报刊邮寄期刊,虚心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使文学社不断向前发展。
四,精益求精、拼搏奉献的工作作风。
“只许进,不许退!”校长一开始就给文学社、“飞越”期刊发下了硬命令,“飞越”人以此自律,立誓每一期必须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办文学社、文学期刊,学校没办法给你们多大的支持,你们只有拼搏奉献的份!”“飞越”人遵从校长说在前头的这一句话,所以,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飞越”人都能想方设法去战胜困难,去取得更大的成绩。
总之,只要我们能以拼搏奉献的精神、以科学人文的态度、以求是求实的作风,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就能有效链接课堂内外,使课内书本知识得以向课外社会知识延伸,使课堂内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乃至各科教学、优化校园学习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