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新课标》和新大纲
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对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有如下的界定与要求:
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2、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二、说教材
1、教材特点:叶圣陶说过,“教材是个例子”,处在不同位置的教材,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具体学生的学情需要,教材这个例子必需承担一定的责任。《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篇内涵丰富的美学文艺随笔,它以“米洛的维纳斯”这个举世瞩目的“人类美和爱的永恒象征”的典型例子,富于个性地提出“她(维纳斯雕像)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惊人之语,并运用美学审美观点和文艺作品的价值规律及文学艺术欣赏理论,进行详细的、极具浓烈的个人情趣的阐述,极富感染力地导引着人们去领会、品味断臂维纳斯的富于古希腊人文气息和审美观念的带着崇高的秀美以及因其失去双臂给人们留下无限广阔的想像空间而产生的更加耐人寻味的残缺美。——当然,因其富于个性和极具个人情趣,作品观点又有不是非常严密的成分。因此,既便于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活动,提高审美情趣和文艺鉴赏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个性(由此有重点(1)(2))
2、所处位置
教材处于从初中的阅读要求向高中的鉴赏要求迁移的高一年第二册,处于学完第一单元(小说)和第二单元(杂文)两个文艺作品欣赏单元之后,所处单元教材均为内涵丰富的文艺随笔,《咬文嚼字》告诉读者为文需要炼字、读文需要抓住重点字词咀嚼品味;《读〈伊索寓言〉》引领读者广泛涉猎,认识社会人生;《说“木叶”》带领读者用心去领略一个文学意象,体会一个文艺欣赏的规律。(此利于难点(2)的实现)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所述,我为本文教学确定了以下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知识
2、了解相关审美知识和文学艺术欣赏知识
3、掌握重点语句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联系上下文,运用相关知识,抓住并理解关键语句的能力。
2、训练结合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地认识和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提高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发展个性。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四)美育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领会“米络斯的维纳斯”的秀美和因其断臂而产生的缺残美,培养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四、说学情
本课处在高一下学期,一方面,高中学生,要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文学鉴赏方面,需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在品德方面,也需形式高尚的审美观念,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
另一方面,这时候的学生接受审美和欣赏能力训练的时日尚短。且在此单元之前,我们从小说、诗歌、散文等语言艺术方面进行的欣赏能力训练,大都缺乏象《米洛斯的维纳斯》这样既有“如此秀丽迷人”的形象可感的世界著名雕像,又有对雕像进行富于个性评价的文章的绝好配套。因此,学生在审美和文学艺术欣赏方面还非常薄弱,非常模糊、随意。(由此有难点(1))
第三方面,此时的学生对内涵较深广的文句(如本文课后练习二的四个关键句)的理解困难较大,但已略有训练,加以引导,可以突破。(由此有重点(2)和难点(2))
五、说重难点 根据上述学情和新课标、新大纲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评价作者观点,发展学生个性。
(2)领会“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鉴赏能力。
2、难点:
(1)有关审美用语(审美知识难,不宜深讲,文艺欣赏理论只涉及“空白”,故均不当做难点)
(2)课后练习第二题列出的4个关键句。
六、说教法 “ 教无定法”,教法需因学情和课标、大纲及教材特点、教育目标、重难点而定,根据以上五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对于重点:
通过学生课前阅读,教师引导分析、学生自主理解、争论,在自主的审美活动中解决、完成。
(2)对于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讨论、争论,自主领会“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对作者观点进行自主地认识、评价等,逐渐加深理解。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幻灯片(四大美女图和维纳斯雕像及卢浮宫镇宫四宝)
七、说学法 教学贵默契互动, 学法与教法应密切配合,根据本课确定的教法,我对学生学法做如下导引:
1、课前自读。
结合课后练习和相关审美知识和文学艺术欣赏知识,联系生活经验,阅读课文和《读本》里相关文章,认识作者观点。
2、结合课前黑板材料查阅,理解几个相关美学词语(崇高、秀美、沉静、端庄、凝重、典雅、纯洁、质朴),领会“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抓住关键语句细心嚼咀品味,进一步认识作者观点。
4、展开联想、想像和争论,领会“残缺美”,进一步认识并评价作者观点,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发展个性。
八、说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课前辅导:相关审美知识、词语和文学艺术欣赏知识 , 为突破难点做准备
凡事预则立。磨刀不误砍柴工。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在审美和文学艺术欣赏方面几近空白,在这种情况下,不提供相关审美和欣赏知识的帮助,就要让学生领会雕像的美,认识并评价作者观点,进而提高审美能力、提高欣赏水平,这是不可能的。为此需在课前进行适当辅导,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援助,让学生有必需的工具和信心,自主地、愉快地去进行一次审美和欣赏的旅行,进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欣赏水平。
当然,本课不是审美和欣赏专业课,高一学生也还不适合开专业课,因此,审美和文学艺术相关知识的辅导并不求深求透,只能是适可而止地给学生学习本文提供适当的援助,不可喧宾夺主。
(二)第二环节:运用相关审美知识、词语,领会“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为完成重点一做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美丽动听的情景导入,往往是课文教学成功的一半。费点时间通过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本环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讲述维纳斯美丽迷人的传说,突出其秀丽迷人、倾倒全球,激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运用课前辅导学到的相关审美知识、词语,进行认真、愉悦的审美活动,领会“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带着崇高的秀美。
由于东西方审美观念的不同,维纳斯雕像属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有较大差别(这属于美的相对性问题)。因此,本环节末尾引导学生拿中国四大美女作比较,一方面更清楚地领会“米洛斯的维纳斯”与中国美女图不同的美,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比较中更清楚地理解美的相对性。
(三)第三环节:抓住关键语句,运用文学艺术欣赏知识(空白)认识作者观点,突破难点并完成重点二
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差别是造成文学艺术欣赏困难的一个障碍,这个障碍不打破,则欣赏常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欣赏水平难于提高。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进行欣赏,更好地认识作者观点,本环节设计了一个导入,顺着上一环节,再次拿生活美与艺术美作比较,但这个比较不再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美的相对性,而是要让学生领会文学艺术的价值(生命力)在于留给读者广阔的想像空间(空白),因此,导入用现实生活中美女失去双臂作比,再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看法,利用生活与艺术,一般看法与作者看法的巨大反差,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认识欲望和浓烈的自主思考热情。
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来认识作者观点是提高文学艺术欣赏水平的必备基础,也是高中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项,也是完成本文学习任务的重项,所以,在激发起学生热情之后,应引导学生去寻找关键语句,并细心分析、认清作者观点,从而理解文学艺术的价值,提高文学艺术欣赏能力。
(四)第四环节:联系学习生活,评价作者观点,巩固并发展教育各目标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认识事物(当然也包括审美、欣赏)需全面,思考问题需多采用发散性思维,才能准确而不偏颇。美有其绝对性,也有其相对性。对于同一文学艺术欣赏对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培养富于个性、勇于创造的人的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是我们素质教育的任务和终极目标。因此,本课教学设置了这个环节,利用本文作者观点有不够严密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进行富于个性的讨论、争辩,自主地评价作者的观点,提高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九、说课外练习
练习是运用知识、训练能力、巩固学习成果、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语文科的特点,练习又不能完全承担运用巩固的责任,因此,本课教学把课后两道练习溶入教学过程中去完成,课外除了完成配套练习外,要求学生阅读完《读本》里的相关文章,写一篇文章自主地评价作者的观点,巩固和提高审美和欣赏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十、说板书 由于本课以学生自主讨论、辩论为主,时间较紧,板书主要是有关审美知识的小黑板和相关幻灯片(四大美女图和维纳斯雕像及卢浮宫镇宫四宝)
总之,本文极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欣赏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批判力,发展学生个性和合作能力,教学本课应充分利用这一些特点,结合学生学情、《新课标》和新大纲要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给予适可而止的援助,以高效地实现《新课标》与新大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