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鲁迅先生《论“他妈的”》,不由联想起前些年那场对中小学语文的似乎义正辞严的大轰炸。我们泱泱大国,历史悠久,实如鲁迅所言,实在博大精深,连骂也一样!
然而,我们往往热衷于用东方式的感性去认识事物、评判事物,我们往往懒于或不屑于用西方式的理性去全面地客观地细致地深入地了解事物真相,分析问题症结。因而我们的骂也往往声大如虎,胆小如鼠,往往下不了几滴雨,却很能气壮山河地弄他几阵河东狮吼式的响雷――那种架势,那种情状,那种虎虎有气直想用口水笔水淹死人的虎头和那种灰溜溜冷冰冰只要过程无需结果的鼠尾,就是被鲁迅先生抬为“国骂”的 “他妈的”还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如前些年的“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据说,这“语文”特指中小学语文,当然少不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光荣一份。先是某些报刊杂志、某些专家学者、大学教授和称为中学语文界专家的;后是社会各界,从上而下,直至家长、甚至中小学其他各科教师,还有有关领导。几乎是全民共诛之,全民共讨之,口诛笔伐,不但体无完肤,而且几无匿身之地;笔咒口骂,骂得连中学语文界内“身在此山中”的老师们也忘了屈辱,不分正误跟着一路追随加入这场“国骂”之中,既连鲁迅先生的“国骂”都不如,当然似乎头头是道、句句真理,却不知这一堆“国骂”中,有几句不是“坐着说话不腰疼”的骂?有几声不是只顾噪响不下雨的雷?
当然,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欠佳――太不佳!中小学语文教师难辞其咎,当负其改进、挽救之责。这一些,老师们并不糊涂,也不敢推卸责任,也在想方设法,也在“戴着镣铐”在几乎被挤得只剩下课堂的夹缝里勉为其难地尴尬地跳着舞着拼命着。但是,我想说的是,在我们对中小学语文一再指责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在现有的情况下,中小学语文教师能否负其责?我们给了他们负其责的起码条件了吗?我们对他们负责了吗?在我们破口大骂“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误尽天下语文”又是谁?
用鲁迅的话说,我们的“国骂”是“博大”的,自然“骂声辈出”,层出不穷,而且深奥精妙,难于言传。然细加分析,从鲁迅先生所说的“他妈的”到现今的“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不过有如下几种:一是他只是为了对抗对方的冒犯或纯粹想占人家的便宜而辱骂对方,从而泄气或取乐,并不考虑有何后果;其二是他对对方并无恶意,只是图个嘴上痛快,并不考虑对方有何感受,旁人有何想法;其三是他们出于善意,而且往往忧国救民心切而失去理智也就顾不了太多也就难免主观片面,当然,自然也无暇顾及结果;其四是他们只是比比谁骂得更响更棋高一筹,并不考虑于事何补,反正骂出名来骂出若干篇XX级文章来自己的大功告成责任已尽,管他剩下的有无人来收拾,管他造成的影响有无人来消防,管他骂了之后有何结果,那都是别人的事,与己已经无关了。――难怪“国骂”中大都带“他”而不带“我”!
“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我朝有多少人在临街唾骂?那形形色色的嘴脸,那满天横飞的唾沫,能把你吓懵,能把你淹没。可是,“误尽天下苍生语文”又是谁?有几个“骂师骂圣”能暂且搁下“他”字,拎起“我”来,想想“误尽天下苍生语文”有没有“我”自己的功劳?自己的功劳是否特别的伟大?是否比语文教师更大?是否“误尽天下语文”的主要不是因为语文教师,反而是因为自己和自己的“同志者”的极力破坏语文学习的时间空间、环境和条件?
从呀呀学语开始到入土为安为止,语文伴随整个人的一生,伴随我们学习、生活,伴随我们的工作、交际,伴随我们到天南海北;从苍颉造字到活字印刷到电子书籍,语文陪伴炎黄子孙从古到今又不知将到何年何月,而在这漫漫岁月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时代说什么话。语文是个复杂的无序的学科,语文又是个与时俱进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几百年几十年才转半个身子,更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早有前人把基本的规则、程序厘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以让你基本上按步就搬,如法演绎。语文的学科特点,注定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能靠题海抢夺时间来提高。总之,语文学习本来就不是学生的专利,也不是教师的专利,语文学习是从婴儿开始的。语文,本来就是全社会的事情,加上语文的先天不足,需要全社会的呵护。但现在,我们看到的不是呵护,只有践踏以及践踏之后的嫌弃和辱骂。就像一个先天不足的弃婴,我们不给他足够的奶水(书),不给他良好的空气(阅读环境),不给他良好的养育(引导、支持),却只有骂,有如泼妇骂街,真不知“棍棒底下出人才”之余,我们是否还要发明一个新花样――“谩骂底下出成果”!
语文教学需要两个轮子,一个是丰富的生活,一个是课外大量的阅读。现在,第一个轮子早被“封闭式”模式冲得无影无踪,第二个轮子呢?不但残缺不全,而且锈迹斑斑,难于运转。
阅读需要兴趣与习惯,而言语是从幼儿开始的,语文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其实来于小学之前,因而其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小学之前,大体需父母来影响来培养,所谓“子不教,父之过”。然而,我们现在有几个父母能以自己的阅读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来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然而,没等我们小学教师来数说家长的“不教”之过,我们的家长们却竟然先昂起头来,唾沫横飞地指责老师“误尽天下苍生”,却为何不想想别人的难处自己的不是,想想自己如何把好好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教成一个只以打闹骂娘为乐趣唯我独尊的小皇帝,想想自己有没有资格大发“国骂”,想想是否应该在气势汹汹的“国骂”中多点“我”字少点“他”字。
阅读不是空口嚼舌,阅读需要文本需要图书,一辈子拿不到几本书谈何兴趣、习惯?可是,我们有几间中小学有哪怕一定量的图书?又有几间有图书条件的学校能真真正正向学生开放?就是开放了,又有几间学校的领导和其他各科老师有这肚量,把他们用题洋课海霸占去的本应是学生课外生活课外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还给语文?又有几个老师能用自己的阅读来影响来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与需要?没有!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们列强瓜分中国式地瓜分学生阅读的时间,做题做题再做题,考试考试再考试,补课补课再补课,加班加班再加班――我为“分”狂。对于学生的阅读,则如临洪水猛兽,教室收宿舍缴家里烧,直如秦始皇“焚书”(还好不坑儒),为了分数,为了从领导到老师自上而下的近视的功利,“天地之大,竟放不下一张阅读的桌子”,在许多学校,这已不是一句夸张的话。语文教学的仅存的一个残缺不全的轮子,也被老师们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地锁住、锈死,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在“国骂”之外,也给其他老师一些当头棒喝,唤醒他们的全局思想、合作精神,促成他们用他们的肚量来“还原”,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培养?然而,我们看到肚量看到“还原”了吗?我们看到的是对语文能淹死人的口水,真让人不由得想到列强侵入中国又骂中国人东亚病夫。我们这些英明的“国骂”者,在大骂“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同时,因何不能想想“误尽天下语文”的又是谁?
阅读需要兴趣、习惯,需要条件,阅读还需要能力。这一点,中小学教师是没做好,不少中小学教师也确实没有阅读能力,该骂!但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从哪里来,以前还有些从中小学直接回来(而那些人往往更有阅读兴趣和能力),现在却大多从大中专院校来,从大中专专家教授手下培育出来。小学教师没本事把那些缺乏阅读欲望,兴趣在破坏打骂的孩子培养起阅读兴趣,中学教师没本事把那些书没看几本、词没掌握几个、作文只会抄背套的孩子培养成能读会写的大中专期望的学生,大中专教师也没本事把这些高分低能但经中小学老师拼老命纠正引导、多少能读点写点的学生培养成有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的新一辈合格老师或能给孩子阅读模范的合格的父母?(且不用说眼看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嫌,且不说中学生在语文教师的熏染下一遇许可和机遇是如何挤破图书室的门)那些个只知板起脸孔把中小学语文骂得狗血喷头的“骂师”们,因何不能在“国骂”之前多做些调查,多寻寻病根?因何不能在“国骂”之后扪心问问,自己在这其中是否没有一点责任呢?因何就不能在大骂“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之余,多点深入的研究,少点主观片面,想想单靠“国骂”就能根治沉疴、改变现状吗?
可怜天下苍生精神赖于生存的语文,在惨遭天下苍生的抛弃,成了弃婴,遭了践踏之后,天下苍生却居然回过头来对他骂娘,直如我们圣洁而伟大的母亲,在冒着危险忍受痛苦,给天下苍生予生命予一切之后,却要承受来自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异口同声的“国骂”(“他妈的”),岂不悲哉?岂不悲哉!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像送瘟神一样把“国骂”送掉,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赤诚合作,调查研究,明辩是非,各尽其责,找出对策,拯救“误尽天下苍生”的语文,也即拯救天下苍生。但,我期待!希望不必用我的一生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