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会员向飞越快乐家园投稿时如非本人原创请务必注明转贴出处!^-^  [科技创造自由  2004-07-17]        
 您现在的位置: 飞越快乐家园 >> 文章中心 >> 快乐文学 >> 诗梦如海 >> 现代诗歌 >> 正文
 
 
 
 
↓正文阅读                                       ★★★    【字体:
 
诗的真和美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数:3582    更新时间:2007-01-10
飞越快乐家园 www.fy66.net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合作!
屠格涅夫在一篇纪念普希金的文章中,说到法国作家梅里美几乎敢当着维克多·雨果的 面,直截了当地把普希金称为时代的最伟大的诗人。他对屠格涅夫说:“在普希金那儿,诗 歌好像自然而然从冷静的散文中吐出灿烂的花朵。”他又说: “你们(指俄国)的诗歌,首先寻求着真,而美接着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反之,我们 (指法国)的诗人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 他们首先操心着效果,机智,光彩,如果在这之外,他们有可能不违背真实,那时也许 附带着也会做到真实。” 梅里美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而他早期也写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谣体的诗,这些诗 受到了歌德和普希金的称赞。 这里他对诗的一点意见,虽然只是出之于闲谈,而且是他对当时俄国和法国的诗的看 法,但对我们也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他说普希金的诗好像是“自然而然从冷静的散文中吐出的灿烂的花朵”,那是说这些诗 是朴实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的感受。他说诗人“寻求着真”,那指的 当不仅是要反映生活的真,而且也是指诗人感情的真。在诗里面——应该说,在一切艺术里 面,反映生活的真实是必须通过作者感情的真实的。寻求着这样的“真”,通过这样的 “真”,自然而然就会出现美。 相反的情况是,首先操心着“效果、机智,光彩”,这样的诗人是惯于用一些华丽的辞 藻,运用一点精巧的构思,玩弄一点技巧;这样的诗可能使人眼花缭乱,以至使人惊叹作者 的聪明——而这也就是作者所要求的“效果”了。在这之外,有可能不违背真实时才附带着 做到真实,真实——生活的真实和感情的真实是被放到了次要的,以至是不必要的地位。这 样的诗人似乎也是在寻求着美。然而,离开了真、轻视了真去寻求美,那就不过是舍本逐 末,那美就是矫揉造作的,虚假的,华而不实,也就谈不上美了。释三句话 题材摆在人人面前主题只有少数人知道如何表现永远是一个秘密 在一个爱好诗歌的青年的纪念册上,看到了他抄录下来的这样三句话。据说那是外国某 一位诗人的话,我觉得很有一点意思。 第一句话是容易理解的。生活是艺术的矿藏,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方面,都为诗提 供了素材。 然而,如何认识对象,能不能从对象中有所感受,有所发掘,这就因人而异了。这牵涉 到诗人的个性素养、对生活的感情、审美趣味……。在某些现象或情景面前,有的人欣喜若 狂,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留连忘返,有的人匆匆而过。哈代说: “诗人根本不注意不能打动自己情感的事物。”美国诗人艾伦家蒙克说:“我要描绘的 是那能触动我心灵的眼睛的线条和色彩,我不是画我所见到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 西。”——这都可以帮助我们去解释第二句话。 为什么说如何表现永远是一个秘密呢? 因为你所要表现的对象每一次是不同的;不同的对象引起你的感受是不同的;因而你永 远不可能确定将要如何表现——用怎样的感情色彩和力度,用怎样的声调,用怎样的方法也 就是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新的对象。 另外,诗人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也永远在探索的过程中。 他不能停留在自己已习惯于应用的表现手法和已形成的风格上,他需要不断地突破自 己。 ——由于对象不同,感受不同,由于诗人在艺术上的探索精神,他每面对一个新的题 材,就需要聚集全部的心力去追踪它,去占领它,从而表现它。 这只是我的理解,可能没有体会到原作者的意思。但无论如何,这三句话是值得我们想 一想的。 一与一千 法国诗人缪塞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可只写一首诗让人读一千遍,不愿写一千首诗让人 只读一遍。 他强调的是诗的质量:要写出人们愿意反复吟诵的诗,而不是淡而无味,只读了一遍就 不愿再读的诗。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诗首先要是诗,诗必须是诗。 只有真正的诗才能进入读者的心灵,才能丰富和提高读者的感情。而不好的诗、拙劣的 诗、虚情假意的诗,却只能败坏读者的审美意识,败坏诗的声誉。当然,也败坏诗人自己的 形象。 因而,要尊重诗,也要尊重自己。 写出一首好的诗,就牵涉到诗人的各方面的素养,这里我只想谈到一点,就是严肃认真 的创作态度。 不要在生活中有一点感触,或认为某题材还有一点意义,而在感受还没有达到那种深 度,感情上还没有达到那种高度就提起笔来。只有自己深深激动了,才能激动读者。“情不 深,则无以惊心动魄。”(焦告) 不要轻易地拿出一首诗。诗的完成往往要通过一个艰难的锤炼过程,探索过程。“意匠 惨淡经营中”,“新诗写罢自长吟”(杜甫)。要有这样严肃地对待艺术的态度。 与其写一千首不好的诗,不如写一首好诗。艺术不能以数量,至少,不能仅仅以数量取 胜。要在量中求质。而且,我们知道,质也是量。 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写出一千首让读者愿意读一千遍的诗。 法与无法 明人曾顺之说:“法寓于无法之中。”而法国的罗丹也说过:“最纯粹的杰作是这样 的,不表现什么的形式、线条和色彩再也找不到了,一切都融化为思想与灵魂。” 这两者的涵义是相通的。 艺术需要精思,需要锤炼,而它作为一个成品拿出来时,却是浑然天成的,看不到故意 雕琢之处。对于诗,更是要求如此。即使是一首较好的诗,其中夹杂着的矫揉造作之处,也 必然是读者与作者感情交流中断的地方,因而也就破坏了诗的完整性。 一个诗作者,必须注意基本功的锻炼,正如绘画首先要学好素描一样,诗人应具有对于 语言的掌握能力,要有对于语感和词感的鉴别能力,要学会运用精炼的语言描写生活场景, 表达细致和深挚的感情。 同时,一个诗作者也必须认识到,所谓“技巧”,不是可以独立于内容之外的东西。最 高的技巧是与内容融为一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必须学会运用技巧,要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和提高技巧。然而,又决不能卖弄和炫 耀技巧。——你认为我说的只是常识么?然而,无论对于你还是对于我,这都还是必须常常 提醒的常识,诗坛的某些现象可以作证。
文章录入:紫罗兰    责任编辑:紫罗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推荐本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闽ICP备14017954号-1 Copyright © 2005-2014 飞越快乐家园 www.fy66.net
    站长:科技创造自由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