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蒋介石致宋美龄,功业如幻梦,独对女士容德不忘
成功访美:国际舞台风云人物
宋美龄的一生可说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在名利、权财与魅力交织的历史漩涡里,她随中国走过动荡的岁月。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曾赴美进行"中国救济联盟"募捐之旅,当时她的激昂演说感动了许多美国人,令他们纷纷慷慨解囊。从挺身站出呼吁团结抗日,到四巨头开罗会议上大显身手,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总是光芒四射,纵使如今蒋家王朝逐渐褪色,后世对这位"第一夫人"仍然怀念。
宋美龄通晓国际政治,外交手腕灵活,在早年曾被评选为全美国最受景仰的十大女性之一,在历史舞台上也总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宋美龄曾在美留学,外语流利。她聪慧灵敏,辩才出众,这都使她在美国社会享有崇高声望。1942年,宋美龄赴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夫妇便邀请她前往白宫作客,罗斯福总统夫人埃利娜更是把宋美龄视为自己子女般亲切款待。由于罗斯福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良于行,平日都以轮椅代步,因此在第三任12年总统任期内,埃利娜经常代表丈夫亲访各地,鼓舞士气,与宋美龄在战时展现出的坚毅个性、带头奋进的女性风范,有许多相似之处。埃利娜对宋美龄心仪已久,因为两人不论在性格、处事风格、阅历都很相近。埃利娜对蒋、宋、孔家族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再加上宋美龄英文流利,两人毫无语言隔阂,于是一见如故。罗斯福总统夫人不仅给宋美龄介绍华府名流,还为她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当时出席的世界各国记者多达170人,美国著名出版家鲁斯曾多次替蒋宋家族在媒体著文介绍,鲁斯手下的期刊书籍在美国社会影响甚深,《时代杂志》更是多次刊登宋美龄的玉照及专访。当时,宋美龄在美国可说是"家喻户晓"。
宋美龄访美,万人争睹其风采的盛况,为美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宋美龄轰动",许多人都想一睹其庐山真面目。对于这位带有东方神秘面纱的女子,美国人原本以为她也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东方女子。宋美龄用流利的英语在大各城市进行的演说,她那面带微笑的开朗性格,以及与生俱来的魅力,都使她与美国民众更为亲近,并获得种种好评。特别是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一场演讲,赢得国会议员热烈的掌声,一时佳评如潮。宋美龄落落大方,仪态从容,拥有出身贵族世家的雍容华贵,但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气。只见她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激昂愤慨,一直掌握着听众的情绪。演讲结束时,在经久的掌声中,罗斯福总统夫人把宋美龄拥入怀中,喜不自胜,并当场赞誉她是中国女性在美国国会讲台上发表演讲的第一人。
成功的演讲之后,宋美龄在美国进行募捐。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等各大城市都有获得前所未有的轰动,美国的家庭主妇、工人们纷纷为苦难的中国人民慷慨解囊,尽力帮助浴血抗日的中国民众。美国人民捐款是如此热情,以至使美国政府在各大报头版向民众疾呼,不要忘了美国国内也有许多人亟待救济。
虽然美国一向以民族大熔炉自居,但仍免不了白种人的优越感,社会对有色人种存在排挤、轻视等现象。然而,宋美龄访美时,许多白人对她优美的仪态如痴如醉,凡是有宋美龄出现得公共场合,都有大批民众疯狂涌来,只是为了一睹宋美龄的风采。这使当时美国华侨的社会地位大大高升。
然而,岁月无情,随着蒋家势力逐渐消退,蒋夫人也日趋没落,从早年全美最受景仰的十大女性之一,渐渐平淡无闻。但蒋夫人曾经绽放的光芒,仍令后世难以忘怀。
蜗居台湾:怨美国不向大陆扔原子弹
今天台湾阳明山上的"阳明书屋",仍可以看到不少宋美龄当年休闲起居的种种遗迹。在已经出版的宋美龄传记中,曾提到1953年当她的美国友人来台湾看她时,她对友人说,台北没有好的饭店,只好请他们暂住阳明山行宫。她还告诉友人说:"不要怕老鼠,因为我的管家养了一条大蟒蛇。"据宋的友人回忆,很明显,被"放逐"台湾后,她很"痛楚"。但她仍不得不向美国来客"强颜欢笑"。这位友人在阳明山住了四天,几乎每天都在宋的面前"听训"--谴责美国对国民党政府不好,对蒋介石"为德不卒"。
宋还抱怨说,美国拥有原子弹,"为何不炸中国大陆?美国太愚蠢了。"宋美龄那时候刚流亡到台湾三、四年,言谈之间经常"咬牙切齿",显得恨意十足,既自怜逃到台湾这个弹丸小地,失去了大陆神州;又怪罪美国帮忙不帮到底。后来她情绪渐好,学会了怡情养性,学习绘画,以描绘四季风情来自我消遗。她昔日的画室和寝室,如今仍然幽雅别致。即便是那个时候,她的盥洗浴室所用的材料,全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名牌。这与当时台湾在战后民众物资的贫乏形成鲜明对照,也可以显示其心态之一斑。
宋美龄自1950年元月从美国回到台湾,直到1990年9月离台,在台生活总共有40余年的时间。从官方新闻看,她白天常陪蒋介石外出视察,实际上,宋美龄是一个十足的夜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