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会员向飞越快乐家园投稿时如非本人原创请务必注明转贴出处!^-^  [科技创造自由  2004-07-17]        
 您现在的位置: 飞越快乐家园 >> 文章中心 >> 快乐教育 >> 教育课题 >> 正文
 
 
 
 
↓正文阅读                                       ★★★    【字体:
 
“月”文化与写作教学课题实验报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30    更新时间:2009-04-30
飞越快乐家园 www.fy66.net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合作!

“月”文化与写作教学课题实验报告
课题负责人:韦丽君、黄丹娜   
课题组成员:
施煌灿、苏华文、洪慧淑、陈镜伦、林远芳、郭剑南、许和桐、曾树李 
课题指导老师:晋江市子江中学语文高中组     罗水林
关键词:  月   文化  作文教学。
一、课题实验的缘起、意义: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中国传统文化中,相思是文人骚客笔下一永恒的话题与一种永远寄寓的情思。在表达相思之情时,曾有许多媒介被引入到文学作品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意象群体,如“柳”,“菊”等,但是,这其中表达与家乡、亲人、故友之间深厚真情的传统意象,以“月”居多,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等传统名诗词深入民心,甚至于妇孺皆知。
在今天劳碌奔忙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为了自己的生活日夜不停地奔波,无暇顾及家庭,亲友,现实的压力造成了许多亲情、友情的淡化,将与好友的小聚、“常回家看看”当成是奢侈的享受。许多过去的所谓的好友,甚至于“死党”,皆变成徒有虚名。今天,让高中生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月”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从长远角度讲,意在让现代年轻人不忘在今后繁忙工作中丢弃最为宝贵的真情(友情、爱情、亲情),也为构建现代生活模式下的新型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表率。从现实的角度看,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揣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以“月”为意象的相思文学情思,为自身的写作注入传统的文学文化内涵。
二、研究方法:查询资料、访谈人物、观察生活。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查询资料,了解中国“月”文化的历史。
(一)记忆仓库里的资料:
月亮的传统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是人们心中的“情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对月怀人的习俗。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正如宋代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人常借月来写对故乡、故人的相思之情。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这些都是借月思乡的佳句,凝望月亮,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或借“月亮”意象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古人在孤寂或无奈时还常把月作为情感倾诉的对象,如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读这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可见在传统文化中,人们附于月太多的情感,太多的相思与愁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圆月生相思,残月生离愁,望月思人,寄情于月是人之常情。
有关月亮的故事:(具体内容略)
1、嫦娥奔月;2、朱元璋起义;3、吴刚伐桂
(二)网络资料
描写“月”的诗句:
李白: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王维:
11、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1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杜甫: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5、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1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7、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1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1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2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2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2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4、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苏轼
2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2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2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8、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2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3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三)课外资料
古今写“月”的名诗词:
1、十五夜望月 (王 建);  2、关山月 (李白);       3、月下独酌 (李白)
4、静夜思 (李白);       5、月夜忆舍弟 (杜甫) ;  6、望月怀远(张九龄)
7、中秋月(苏轼);      8、苏轼《水调歌头》;     9、苏轼《西江月》
10、[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四)课本资料:(内容略)
《荷塘月色》《赤壁赋》《短歌行》,《春江花月夜》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调查观察,了解“月”文化的现状。
(一)记忆仓库里的资料: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但是在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多少人离开故土,汇入现代城市的人流。我们的人生,有多少时间是在城市与乡土、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找平衡,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要经历碰撞、适应,或许还有忘却。对于许多人来说,故乡是一个诗化的背景,用以安放我们怀旧的美好思忆。但又深深怀疑,这样的故乡,只是回忆和想像的故乡,真实的故乡,只是被探望和暂住,如果不是像农民工一样无奈,基本没有人选择回归。
可见,以“月”代表的乡思文化正在被时代所冲淡。
(二)网络资料:
1、中西方“亲情”比较:
无论中西,亲情一直是联系人与人关系强有力的纽带。众所周知,西方有“感恩节”“母亲节”等许多体现浓厚亲情的节日。而中华民族也一直有着儒家文化的重孝底蕴。
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天,有许多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养大又砸锅卖铁把孩子送进知识的殿堂去“修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他们跳出“农”门,使之变成潇洒的“都市一族”,买车买房、成家立业,小日子倒也甜蜜。可是等待父母的却是什么呢?目前,“子女尽孝”、“亲情淡漠”这也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而我们大学生应该做的和自己能够做的都做到了吗?亲情在我们心中的份量又究竟有多重?
西华大学新闻中心对8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只有28%的学生把父母列为自己的倾诉对象,而68%的学生选择朋友为倾诉对象。
这一组数字,不禁让人惊讶不已,在当今这个高科技时代,交通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即便“抵万金”的家书已被那冰冷的电波声和那铺天盖地的E—mail所替代,大学生与父母的交流仍然越来越少。其实,这种亲情打折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某一个学校,在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此类报道。
家永远是人们避风的港湾,但很多人往往在遇到困难时才记起父母。而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父母与子女的交流。“父慈子孝”的观念使大多数人从小对父母只是顺从,当然父母也早已为孩子的未来“绘制好了美丽的蓝图”,他们自身很少有和孩子交流的观念。当孩子一离开父母,往往就有一种逃离樊笼的感觉,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有些事情没必要和父母商量,当然也极少和父母交流。有人针对当代大学生亲情淡漠对80年代这一代人进行了尖锐的批评,甚至归纳了80年代出生的人的八大缺点:虚荣,盲目攀比;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懦弱、缺乏责任感;自私自我,孤独颓废;享乐主义、自理能力差;精于算计、过于现实;缺乏诚信;浮躁,急功近利。
(三)课外书资料:
 《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北师大 楚云飞)
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二、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
1、月亮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
2、月亮也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月的思念。
3、月下相思,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便是边塞诗里的月下相思。
4、月下相思,不仅仅表达了我们的传统情感,在有的诗人笔下,它也有着特殊的用意。
三、月亮是失意文人的寄托
四、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描写月亮的精美句子:
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清晨,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
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
月牙儿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儿和轻摆的柳枝。
窗外弯弯的月牙儿,像开放在幽蓝的夜空中的菊花瓣。
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初冬的月亮,又清又冷,从西面泻下冰一样的银辉。
月亮从树林边上升起来了,放出冷冷的光辉,照得积雪的田野分外白,越发使人感到寒冷。万点繁星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颗颗夜明珠,闪烁着灿灿银辉。
名家名作:(略)《秋月》 徐志摩
第三阶段:深化阶段,整理分析,理出写作角度,抒写感悟、看法。
(一)整理分析材料,理出写作角度:
①游子心中故乡的情思;              ②一轮明月寄相思,常回家看看
③中秋赏月话亲情;                  ④月夜的美丽遐想:和谐、宁静、淡泊等;
⑤月亮代表我的心(爱情);          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友情);
⑦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珍惜拥有;正确看待挫折与坎坷;
⑧今天的分手,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    ⑨月球探秘;
⑩关于广寒宫的设想;                ⑾蟾宫折桂——奋斗,实现理想。
⑿有人牵挂的远行,就不叫流浪
(三)选择实用素材:
①名言、观点:
亲情类: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贾平凹《关于父子》
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世间的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在那一刹那里,我不禁流下泪来。                    ——席慕容《生日卡片》
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过,在每个匆忙的身影背后,父亲关爱的目光越来越远,母亲熟悉的话语渐渐淡忘,在你身心疲惫的时候,驻足下来,读一读书中的温情故事,你会有感动的心跳。
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             ——印度《摩奴法典》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王豫《蕉窗日记》
兄爱而友,弟敬而顺。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                         ——吕得胜《小儿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乡情类: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鲜活时文材料:(汶川大地震在的亲情故事)
1、北川,2008年5月14日,在父母身下与死神抗争四十多小时后,三岁的小女孩宋欣宜终于获救,救援人员喂她喝牛奶。她的父母在活着的时候,以脆弱的身躯拼死保护着她,直到双双逝去,还保持着那种姿势。父母的爱感动了上天,让孩子得救了。
2、母罹难,女婴含乳头活了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3、妻子说“爱你”支撑瓦砾下的丈夫缔造生命的奇迹
“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昨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妻子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
“我大腿被石头砸中,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丈夫平静地说,“老婆,这里很危险,你快下去,好好活下去……”听到丈夫的话语,朱芙蓉感到一丝不祥:“老公啊,你一定要坚强。我和孩子那么爱你,我们谁都离不开谁。”言毕,夫妻二人失声痛哭……
为防止废墟再次坍塌造成人员损伤,街道办工作人员赶来劝朱芙蓉离开现场。“老婆!你放心,我一定会坚持住!”谭刚义保证。上午10时30分许,武警官兵用手将谭刚义从废墟中刨了出来,此时,距地震发生已经过去20小时。
4、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
5、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摸了几下,他高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却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③优美文句
      【月出】
月亮升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亮明净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害羞的月亮】
只见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一片乌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窥探,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一扭身,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就像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色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的月光。过了一会儿,“月亮姑娘”便在一片乌云的簇拥下,隐没了。
【月光】
清淡的月光透过盛开的丁香花的空隙泼在窗台上、地板上,浓郁的花香也随着温柔的光飘进了房间,使洁净整齐的房间变得更幽雅。
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仿佛笼着轻纱的梦。
月光轻轻的,轻轻的,像门间挤入的一缕爽风,像薄薄的羽纱轻拂了前胸,像淡淡的晨雾沾湿了睫毛。
朦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开浮动不定的光,好像无数的银鱼儿在那里跳动。
皎洁的月光如同洒向大地的水银,把柔和的轻纱静静地披在这一片片卷曲着的落叶上。
④描写“月”的词语:
二字词:满月  皓月  明月  新月  冷月  圆月  弯月  月牙
      洁白  宁静  轻纱  弯弯  银盘  玉兔  银钩  高悬
      月色  月影  朦胧  皎洁
三字词:亮闪闪  亮晶晶  半边月
四字词:
明月高照  皓月千里  月牙初升  月朗星稀  月影婆娑  月色迷人
月白风清  月光惨淡  晓风残月  一轮新月  月洒清辉  月影西斜
嫦娥奔月  月挂中天  明月如镜  月光如水  月笼轻纱  月移花影
月光柔和  月光如银  残月似弓  月光如洗  疏星淡月  月光皎皎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撰写报告,汇编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一)研究结论:
弘扬“月”文化,让传统的亲情与乡情回归生活,让处于功利与浮躁社会的心灵回归淡泊与宁静,为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尽一份力。
建议:
1、多积累古典诗词中关于“月”的经典描写词句,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月”文化的内涵;
2、多关注中国传统佳节的各种民俗,腾出时间参与相关民俗活动,感受中国传统亲情、乡情文化的内涵;
3、常回家看看,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应注重对乡土文化的熏陶,从小培植乡土情怀。
4、月圆月缺象征人生无常,应从中领悟变与不变的道理,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分离与悲欢离合。
(二)佳作欣赏:
月是故乡明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平。
因为深情,所以偏执。
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因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及不上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橘黄的灯光。
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芳草青青的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即使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 。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园说不上多么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己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她的美丽;衣服即使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独特的温柔与芬芳。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的那份偏执的认知。
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一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那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
萧乾的好友远居美国,几十年了,却不喜欢美式的生活,仍将院子装点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样渴望要一颗家乡的枣核……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愿赞美,只因为它激荡不起心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出现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而许多的不完满与平凡,也并非我们看不到,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爱了它,就如同母亲对并不美丽的女儿,国民对并不富强的祖国。
“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霜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三)课题研究的收获、心得
1、通过课题研究,树立起了传统文化的学习观,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们结合课内学习,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虽然休息时间少了,但很有意义,研究过程中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2、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探索,关注周围的人、事、物,开展传统文化的积累交流评比活动,养成看报、听广播、做笔记、记日记等习惯。自觉树立起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观,不断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意识,从中体验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3、通过课题研究,利用网络资源的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认识与相互之间的协作精神得到了提升。并从中得到了乐趣和知识,扩大积累,更激发了同学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了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感情,体会了本民族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文章录入:科技创造自由    责任编辑:科技创造自由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推荐本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闽ICP备14017954号-1 Copyright © 2005-2014 飞越快乐家园 www.fy66.net
    站长:科技创造自由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访问本站